来源:潍坊融媒
2023-08-30 11:12:08
“国赛金牌是梦想的开始。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我一定坚持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锤炼自己,为国家的发展奉献技能力量。”获得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机电维修比赛金牌的潍坊商业学校学生李生亮说。目前,潍坊商业学校已收获国赛金牌76枚、省赛金牌147枚,成为全国闻名的“金牌”学校。
近年来,潍坊不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探索出了一条“产教深度融合、办学主体多元、育人机制创新、现代治理保障”的创新发展之路。
借由“职业教育”这条路,许许多多像李生亮一样的学生,找到了奋斗方向,坚定了发展信心,开启了更加精彩的人生。
李生亮(左)和指导老师在进行日常训练。
01
打造职教高地
有底气也有优势
去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一体两翼”重大举措。在这方面,省委、省政府对潍坊委以重任,要求潍坊在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提升产教融合质效方面先行先试,率先探索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成果,打造“潍坊范式”,在全国新一轮职教改革中当好排头兵。
自2012年潍坊成为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到2022年高质量建成山东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再到今年第二次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全国启动仪式、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潍坊职业教育成就有目共睹,打造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高地既有底气也有优势。
其一是产业基础雄厚。潍坊制造业规模占全省的10%、全国的1%。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9家、省级12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65家,“瞪羚”企业207家,“独角兽”企业2家,均居全省前列。发展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6家、省级118家,总数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96家,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全省第一。
其二是职教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目前驻潍职业院校共65所,国家“双高计划”高职院校4所、国家优质高职专科学校3所,国家改革发展示范中职学校6所、省示范性(优质特色)中职学校11所,省高水平中职学校10所。10多年的创新实践,探索形成了一批引领全国、领跑全省的改革经验。比如,在全国率先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在全省率先实施中职与本科“3 4”、高职与本科“3 2”纵向衔接贯通培养等等,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国家职业教育制度顶层设计提供了典型案例。
可以说,潍坊的职业教育发展依产业而兴,产业发展因职业教育而强,产教始终同向而行、相互促进,在长期的改革发展中,已经形成了融合协同的密切关系。
益生农牧科技学院,企业师傅指导学生进行孵化实训。
02
深化产教融合
推动职业教育赋能产业发展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支撑。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紧跟产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衔接。
为此,潍坊坚持把产教融合作为发展关键,聚焦产业链推动产教深度对接、融合聚变。
——强化产教融合顶层设计。在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全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先后成立了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现代产业学院工作专班、驻潍高校与企业对话工作专班两个专班,各县市区全部设立对应的工作专班,形成市县联动、部门协同、专班专责的产教融合推进机制。2020年,与省教科院共建潍坊市产教融合研究院,加强产教融合政策研究,提供校企供需对接服务。
——建立校企常态化对话机制。印发《潍坊市产教融合校地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建成“潍坊市产教融合服务平台”网站并上线运行,已入驻企业767家、高校151所,发布人才、科技等供需信息1100多条。市、县专班分产业链、分县域组织校企对话200余次,助推260余个校企合作项目发展。
——创新推进“两体”建设。在全省率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实施意见》,依托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创新建设了3个实体化运行的市域产教联合体。首批培育了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化工等12个产教融合共同体,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路径和范式。
——加快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出台《关于加快现代产业学院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建设任务。目前,全市签约建设现代产业学院80个(其中,4个被认定为省级),在院学生3万多人,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激发校企干事创业积极性。率先出台产业学院建设、产教融合企业培育等政策文件。目前,已培育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50家、省级及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32家,推动潍柴、歌尔、豪迈等企业制定10类人才培养标准,歌尔等9家企业入选省级及以上职教教师企业实践基地。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学生在企业实习。
03
校企合作
打造多元化办学新格局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是人才,而要培养产业人才,关键在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校企一体育人,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课堂设在生产线上。潍坊充分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在全国率先探索混合制办学改革,逐步形成了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积极举办、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多元办学新格局。
——推进整体混合制办学。探索出由政府少量出资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的“山东海事职业学院模式”,以产权为基础、引进大型国企参与举办公办高校的“山东化工职业学院模式”和政府与企业按照“土地入股、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思路创办的“豪迈中专模式”,其中山东化工职业学院成为全国首所整建制混合制改革的公办高职院校。目前,全市共有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3所,国企办学2个、民企办学9个、行业办学2个。
——推进校企共建二级学院。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人、财、物相对独立的混合制二级学院,全市混合制和股份制二级学院47个,开设专业160个,在校生达6万余人。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与新希望六和、山东凤祥、山东益生种畜禽公司等共建了新希望六和农牧学院、凤祥食品科技学院、益生农牧科技学院,培养了大量面向现代农业紧缺专业的技能型人才。
——推进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投资7.5亿元,建设了山东(潍坊)公共实训基地,已建成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物联网、ict(大数据与云计算)、高端化工等11个实习实训平台以及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推动企业、职业院校整合资源建设实践中心、实训基地,目前,建设校内外实践中心、实训基地1200余个,其中潍柴动力先进制造业公共实训基地等14家获评“山东省省级新旧动能转换行业(专项)公共实训基地”。基地的实训设备全部是企业真实生产工艺,各项生产流程、装置设备、操作规范等基本与企业生产一线一致,真正把工厂建到校园里、课堂搬到车间里。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现场学习。
04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让每个学生都出彩
在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流。新的《职业教育法》深刻指出:“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职业学校的学生,同样可以拥抱星辰大海,能创造美好未来。
围绕让“每个学生的人生都能出彩”,潍坊着力创新学生培养机制,拓展学生成长成才通道。
——完善职教体系。在全省率先实施中职与本科“3 4”、高职与本科“3 2”纵向衔接贯通培养,潍坊职业学院等7所高职院校与山东科技大学等11所本科院校开展“3 2”贯通培养,年均可培养1000名高素质创新型技能人才。率先开展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学分互认、学籍互转、综合高中试点,有力推进全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在全市中小学实践基地开设职业体验课程,在全市职业院校、企业设立中小学职业体验中心,将职业体验、职业启蒙教育纳入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成果奖、教学成果奖评选范围,为不同潜质和特长的学生创造适合的成长成才路径。
——打造过硬“双师型”教师队伍。出台中职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职业院校专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落实五项办学自主权等改革措施,中职学校全面推进“去行政化”改革,吸引了大批企业工程师、高层次技能人才到学校兼职任教。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基地4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6个,省级名师、名校长、青年技能名师70余人,省职业教师名师工作室45个,“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5%以上。在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我市有13项成果入选,并获得了全省唯一的中职组一等奖。
——强化以赛育才。完善“国家、省、市、校”四级大赛机制,建立竞赛项目与课程教学一体化机制,以高水平大赛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全市职校荣获世界技能大赛金奖1个、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16个,连续13年居全省首位,不仅涌现出豪迈集团的全国劳模王钦峰、潍柴集团的“大国工匠”王树军等为代表的一批全国级、省级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也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普通劳动者,形成了“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0536-8198101,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6-8198101,诚邀凯时棋牌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