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新闻5月5日讯 2022年以来,昌邑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指示精神,以开展“弱电线路整治”“残垣断壁整治”两项省级试点为契机,探索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昌邑模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昌邑市石埠经济发展区西金台村由东北村、东南村、西北村、西南村四个行政村组成,常住人口4500多人。以前的西金台,人居环境并不理想,“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大批老房子年久失修而坍塌损毁,残垣断壁连片;大街小巷、门前屋后堆放着各种杂物,“四大堆”随处可见;生活垃圾随意丢弃,湾塘成为“巨型垃圾箱”……
面对这种局面,昌邑市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立足“四个转变”,精心部署、迅速行动,全面打响西金台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春季攻坚战”,昔日“脏乱差”局面得到彻底扭转,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乡风民风持续向好,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呈现出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指挥干”到“靠上干”,党建引领,三级联动攻难点
昌邑市石埠经济发展区党工委班子成员更新工作理念,由“指挥干”转变为“靠上干”。发展区突出党建引领,成立以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管委会主任任副组长,书记办公会成员、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攻坚专班,并吸纳村“两委”成员和部分机关党员干部加入,将每村分成4至6个小组,形成书记办公会成员包村、党员干部包组、村干部领着干的工作格局。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与发展区主要负责同志一同召开专题调度会议3次,带领发展区干部到兄弟镇街区观摩学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发展区机关干部分工包靠,下场“督战”,早7点入场,晚7点调度,下狠功夫,啃硬骨头;党员干部带头,各村实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捆绑式”“网格化”工作机制,定村组、定路段、定标准、定时限,逐巷逐户将责任层层细化分解、全面压实责任,坚决做到不达目的不撤退。
“没信心”到“下决心”,大干快上,两委干部锚重点
村“两委”干部提振精气神,由“没信心”转变为“下决心”。该发展区制定一系列激励措施,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村及时表彰、组织参观,对工作推进不到位的村庄每日调度、“开出罚单”。村“两委”干部聚焦“四大堆”“残垣断壁”两项重点,坚定信心、下定决心,整改工作全面起势。对于“残垣断壁”,各村“两委”干部逐户走访进行民事协调,根据群众意愿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推进,对闲置、破旧的进行集中拆除,重新规划用途。一是引导群众“一宅变四园”(菜园、花园、果园、公园)。在东南村、西北村拆除断壁残垣20多处,拆除后建设小菜园21处,既改善了村容村貌,又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建设健身广场、“口袋公园”等6处,让“群众转角就能遇到美”。在东南村,支部书记李明德了解到李胜章自家老屋早已倒塌但本人不想再翻盖这一情况,及时告知社区干部,结合李明章本人喜欢花草,重视休闲娱乐的特点,在其房屋宅基地上规划了“微型小公园改造”方案,新建成的仿古木小亭子成为周边村民的“网红打卡地”,每天傍晚附近村的村民都来此游玩。村民李明治、李言孔带头拆除自家的残垣断壁改造成小花园供周边村民观赏,既美化了环境,又和谐了邻里关系,得到了大家的交口称赞。二是打通断头路、拓宽路面,解决村内雨季排水问题。西北村地势较洼,往年一到雨季,附近3个村的雨水都汇到该村内的一处湾塘内。因为历史遗留问题,雨水经过路段有100米没有硬化,高低不平,雨季积水达60多厘米,附近村民苦不堪言。抓住今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有利时机,支部书记李强挨家挨户做工作,邀请发展区水利站人员对该路段重新规划,村民李始康、李常珍带头把自家高于路面的水泥地挖除,附近的住户一起下手帮着拉土运料。一户通,全盘活,“路障”的拆除一下子盘活了周边村民的出行问题,同时,打通了村内交通大动脉,解决了雨季内涝问题。三是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再提升。对于收入较低、家庭情况存在困难的农户,首先保障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免费提供种苗和有机肥,把家庭小菜园给搭建起来,让党的温暖吹进基层群众的心坎。干部带头,村民的热情也被点燃,部分群众自发带着自家机械(拖拉机、三轮车)齐上阵,逐巷逐户进行清理工作,共整理残垣断壁46处,运出垃圾800余吨,清理58条巷子“四大堆”320处,运出垃圾300余吨。
“哄着干”到“主动干”,加强宣传,群众主体破难点
广大群众发挥主体作用,由“哄着干”转变为“主动干”。发展区加大宣传力度,市农业农村局靠上指导,组织攻坚专班成员走访动员,充分利用“村村响”广播、微信群等“线上 线下”宣传主阵地,高频率、多角度开展跟踪报道和政策宣传,形成立体交叉宣传氛围,不断增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主动性。广大群众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拿起工具、上足器械,抢着干、比着干、拼着干,改变不良卫生习惯,主动清理庭院周边的杂草、枯枝,房前屋后、背街小巷堆放的杂物、建筑垃圾等,开展地毯式彻底清除,不放过一个盲区,不留一个死角,同时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日常监督管理,形成“人人参与、家家受益”的浓厚氛围。
“脏乱差”到“美如画”,因地制宜,村庄蝶变展新颜
西金台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由“脏乱差”转变为“美如画”。市农业农村局与发展区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寻找整治工作新路径、新模式。一是因地制宜,“残垣”变“公园”。针对残垣断壁大多位于村庄中心、辐射范围广的特点,因地制宜、靠前谋划,将整理残垣断壁腾出来的区域顺势打造成供村民休闲娱乐、锻炼身体、功能丰富的小广场,实现了华丽转身。二是因户施策,“空地”变“花园”。坚持少花钱、多用心,充分利用村民房前屋后的废旧砖瓦、石磙磨盘,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垒建小菜园、小花园、小游园56处,垒起护坡、小路、栅栏30余处,既解决了村民家中废砖瓦无处存放的难题,又凸显了乡村风貌和乡土气息。三是以工代赈,“愁容”变“笑脸”。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投入是难题,结合“以工代赈”项目的扶持,雇佣村庄收入较低的村民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清理村道两侧垃圾杂物、修建绿篱、养护道路绿化等,通过积极参与、环境共建、家园共治,引导鼓励村民从以前的享受成果变成现在的建设家园,累计吸纳550名村民参与以工代赈项目,清理宅前屋后垃圾堆64处,新增绿化1万余平方,修建小矮墙和绿篱围挡2000余米,提高了村民收益,提升了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