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潍坊日报
2023-02-12 10:51:02
“薄似剡溪之纸,色如黄鹤之翎。”提起煎饼,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的是“临朐煎饼”,经过多年的改良换代,已在地方特色美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但传统的“临朐煎饼”非常朴素,原料以玉米面为主,是过去当地人主要面食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临朐煎饼”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料更讲究,小米的、白面的、杂粮的,甜的、酸的、水果味的等,品种多样,风味不同。
更颠覆传统的是,现代化的条件下,临朐人早已开始用机器替代了手工摊煎饼,质量更好、效率更高。“临朐煎饼”也摆脱了面食的单一定位,成为了一种情怀、一种特产、一种商品,销售到全国各地。
“我们这里过去摊煎饼,都是搭个土灶,上面放煎饼鏊子,下面用树枝、秸秆等烧火。然后用个大勺子,把提前做好的煎饼糊挖到煎饼鏊子上,再用个木板在鏊子上赶,基本上挖一勺、赶一圈,就是一张煎饼。”2月8日,在位于临朐县辛寨街道朱家峪村的鲁农家庭农场,朱家峪村党支部书记曾永告诉记者,现在,已经没人摊煎饼了,想吃的时候,就到专业的摊煎饼店去买。
他还告诉记者,他们这个家庭农场就有个煎饼生产队,专业摊煎饼,生产车间是高标准净化车间,燃料用的是天然气,机器是全自动煎饼机,生产环境干净卫生,用料也均匀,口感质量更佳。
记者走进鲁农家庭农场煎饼生产队的摊煎饼车间,看到里面摆放着10台煎饼机,还有石磨、蒸车、包装封口机等设备。其中一台煎饼机是全自动的,通过程序设定,可以实现上面糊、摊面糊、揭煎饼全自动一体化。
车间里,几名工作人员在忙碌,她们戴着口罩、纱网帽、手套、脚套,熟练地操作着煎饼机,上料、刮匀、揭饼、叠放……整个车间里,飘荡着浓郁的煎饼香味。
煎饼机的旁边,放着一个网络直播用的手机支架,上面有一台手机正对着煎饼机进行直播,从上料到叠放,各个工艺环节都在网上展示。
鲁农家庭农场经理王秀芳告诉记者,因为开通了直播带货,基本上每天都能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我们一天工作8小时,用普通的煎饼机,一天能摊40多斤煎饼,按照一张煎饼平均1两重左右计算,一台机器一天摊煎饼在400多张。整个车间,一天能摊煎饼4000多张。旺季的时候,还不够卖的。”王秀芳说。
据王秀芳介绍,他们从去年5月份开始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拓宽煎饼销售渠道,目前线上粉丝量已有3万多人,线上销量也达到总销量的30%以上,订单已经排到今年6月份,整个车间都在加足马力摊煎饼,确保及时发货。
在鲁农家庭农场的展厅,记者看到包装成箱的五谷杂粮和各类煎饼,摆放有序,准备发运。曾永介绍说,为探索集体经济增收路径,该村坚持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带动周边村民发展绿色杂粮、小米等种植达600多亩,有力促进了村民增收。
“这些绿色杂粮和小米,有的直接销售,有的作为摊煎饼的原料。”曾永说,他们在煎饼产品质量上严格把关,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完美结合,坚持粗粮细做、细粮精做,做出了独有的特色。
“手机变‘农具’,直播变‘农活’,农民变‘网红’,这就是我们当下的致富新模式。”曾永告诉记者,他们在县镇两级的大力推动支持下,依托鲁农家庭农场打造了电商直播基地,生产销售“沂山谷道”杂粮煎饼,带动30余名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平均每人每月工资达到3000元左右。
振奋精神求突破,全力以赴拼经济。当下的临朐,随着越来越多新措施的落地,越来越多新业态、新技术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小农户”衔接了“大市场”,越来越多如煎饼这样曾是当地最普通的产品,走向了全国,更有越来越多的新农人扎根农村,在新征程上找到新定位、新角色,大显身手。
记者 付生 通讯员 刘明志 刘瑞华 文/图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0536-8198101,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6-8198101,诚邀凯时棋牌的合作伙伴。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