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
2023-01-19 09:30:01
蘸料、铺纸、推平……一张白纸上便显现出五颜六色的年画。兔年春节临近,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的年画艺人们正忙着印制木版年画。
杨家埠木版年画工艺精湛、色彩鲜艳、内容丰富、线条精准。每当家家户户在门窗、墙壁上贴上年画,祈求来年家宅平安、风调雨顺,喜庆祥和的年味儿扑面而来。现如今,这一优秀的非遗文化项目也在蓬勃发展中不断创新,在富有传统文化韵味的基础上,年画纳入全新的时代元素,更加迎合年轻人的审美,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
推陈出新中正本清源
“快过年了,我们的年画销量非常火爆,很多客户慕名而来,今年的销量和产量比去年上升了10%左右。”杨家埠木版年画省级非遗传承人杨乃东说。
在杨家埠,几乎家家户户祖上都开画店,曾有“画店百家、年画千种、画版上万”的鼎盛局面;目前寒亭区年画年产值1.12亿元,产量2600万张,远销省内外和几十个国家与地区。
“杨家埠木版年画至今有600多年的历史,老辈人从四川迁移过来,就把这个手艺带过来了。”杨乃东介绍。
木版是年画的源头,要在推陈出新中正本清源。老艺人将杨家埠木版年画制作分为四道工序——朽稿画样、雕刻木版、手工套印、烘货点胭,每道工序都有一套独特技法。其中,雕刻木版是最重要的工序之一。
手工雕刻的木版年画从选材到雕刻过程,都需要匠人逐步去完成。雕刻的速度慢,一块线版刻完需要10天左右,倾注了众多心血,每一次落刀刻画都包含着手艺人自己的思想和风格的表达。正因如此,木版年画才有了传承的价值和意义。
四十多年前,十二三岁的杨乃东开始跟随父亲杨明智学习制作年画。杨乃东常待在雕版室,在一块300多年的梨木板上,刻刀起落间,一朵精美的花蕊慢慢呈现。“宁刻十个直,不刻一个圈。”杨乃东说。别看只有豆粒大,木板在他的手上转着圈,足足刻了近半个钟头。
原来,传统题材的杨家埠木版年画有上千种。没有的版,传承人会按需复刻。祖传加新刻的,杨乃东攒了五六百块版,他将它们视作生命。“近几年我的主要精力就是挖掘和复刻,挖掘了上百套传统画样,一年能刻十套八套。”杨乃东说,几年前,他从外省“淘”了10吨三四百年树龄的梨木,找了三间老屋锁起来,“年岁长的木质坚硬、细腻,板更整装,印的效果更好。”
截至目前,杨乃东先后创作、刻制木版年画700余套3500多块。在杨乃东等年画艺人的影响下,木版年画艺术得以广泛传承,吸引了国内外大量艺术爱好者。
注入新意,传承破圈
随着时代的发展,古朴喜庆的杨家埠木版年画也迎来了挑战。“过去,年画是家家户户张贴的必需品,每逢过年都要买,比如灶王爷,小年这天,家家户户都要贴。现在了解年画、亲近年画的人少了。”在寒亭区的中国年画博物馆,正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安军边走边介绍:“这也正常,社会在变化,像贴年画这种古老的‘节日仪式感’,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淡化。”
斗转星移,时光如梭,600年的古老技艺现如今该如何绽放新的活力,实现传承与发展?这是当下摆在杨家埠木版年画面前的一道必答题。2019年5月,记者在采访杨家埠木版年画第19代传承人、时年92岁的杨洛书时,曾就此问题探讨。当时,老人家提到年画讲究“随俗渐进”。如果没有创新,没能贴近时代,年画的生命也就结束了。杨洛书在原汁原味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20世纪80年代初,他便将木版年画制成挂历,在市场上非常畅销。如今,斯人已逝,对年画的创新精神却永远凝结在杨家埠年画的木版中。
“年画艺术要更好地传承发展,需要年画传承人守正求新,需要年画创作者跨界融合,需要年画年轻设计师的创意思维。”杨家埠木版年画第21代传承人杨志滨说。
为了让年画更好地在当代呈现,杨志滨做出了很多大胆的实践,他在保持杨家埠年画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在作品创意风格、造型色彩、思想寓意等方面进行创新,力求与时代精神相适应,使得作品更加具有人文色彩和时代气息,“新年画是对传统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是一种适应时代的自然变化,时代在发展、年画也在更新,这就是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原动力。”
“想要发展就必须得在内容上有所创新,与时代紧密结合。”吴安军也给出了类似的答案。为了能吸引更多人喜欢年画,杨家埠的年画艺人们还尝试制作了帆布包、抱枕、油纸伞、围裙等一系列年画衍生产品。
相似的理念奠定了合作的基础,目前,杨志滨正紧锣密鼓地着手设计《中华上下五千年》系列年画画稿,这是正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谋划的又一力作,目标100幅,计划10年完工。“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传承工艺不能丢失,通过年画集的创作,我们也探索传统民间艺术与历史相结合的新方式,让传统技艺传承下去,让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新生机。”吴安军说。
如今,杨家埠木版年画飞在天上是风筝,拿在手中是扇子,悬在门前是灯笼,摆在桌上是台历……老树发新枝,创新的形式不仅是反映时代精神的新年画,辞旧迎新之际,游戏《和平精英》也与杨家埠木版年画开启了一场跨界联动。以游戏为载体,搭载起年画和年青群体的桥梁,为年轻人带来更深层次的非遗文化体验,实现传承的破圈。
“赶”年味儿,“刻”期许
1月7日清早,年货满满、人山人海的寒亭农贸市场热闹开集,杨家埠木版年画摊位前围满了赶大集的市民。“在杨家埠有个俗语,有钱没钱买画过年。我们非遗传承人,带着自己的非遗作品来到大集上,对广大群众进行展示和展演。我今天带来的好几十种传统年画,寓意都是吉祥如意,像招财进宝、吉星高照,都是些人们喜欢的年画题材。”杨乃东边介绍边将自己的年画作品赠送给赶集的市民。
富有人间烟火气的寒亭大集只是寒亭区适时举行年画推广活动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为深入推动年画的保护、传承、创新,寒亭区组织民间艺人积极投身进校园、进社区等推广活动,每年参与人数超过3万人次。不仅如此,该区还设立中国年画博物馆,成立杨家埠木版年画保护协会、齐鲁年画研究院和多个市、区级非遗传习中心(所),建立四级传承人名录,为非遗文化留下传承根脉。
此外,寒亭区实施杨家埠木版年画古版保护工程,运用数字化创新手段对现存的古版年画作品进行信息采录、存档、传播,建成了中华木版年画数据库,实现了民间文化艺术的数字化保护、创新性发展,擦亮“中国年画之乡”国字号文化金招牌,真正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与破圈发展。
政府主导、民间参与,一代又一代的年画艺人,秉持匠心为年画的传承与发展作着自己的努力与坚守。而木版年画技艺要求高,学艺时间长,加之短期经济效益不高,真正能静心学习刻版的年轻人不多,致使传统技艺走到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尴尬境地。“希望通过多层次、大范围地扩大我们的影响力,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的群体认识年画、喜欢年画。”吴安军说。
“想通过我的努力在孩子们的心中埋下一粒吉祥年画的种子,重新找回年味儿的美好记忆和祝福。”杨志滨也给出新年展望:“新的一年,希望杨家埠年画随着春暖花开,让更多人了解到杨家埠年画,认识到它背后蕴藏的吉祥文化。”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卢昱 通讯员 刘雪雯 梁淑莹报道)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0536-8198101,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6-8198101,诚邀凯时棋牌的合作伙伴。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